EMAIL US AT nedkl@mail.hust.edu.cn
CALL US NOW 027-83692625
当前位置:首页>科普专题>科普专题
科普专题
科普专题
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人摔跤不是小事
发布时间:2019-12-16 13:24:08点击次数:1905次

患者李大爷,70岁,两月前在家不慎摔倒,摔倒时头与泥土地面碰撞,摔倒后起身拍拍身子上的灰,整理了下衣服后自己觉得没啥大碍,当时头也不晕、腿脚活动也挺好,暗暗庆幸的回家了。回家后吃饭时与自己儿女们闲聊时云淡风轻谈起刚才的受伤,还得意的笑道:“老爷子我身子骨还是硬朗得很的“。无奈最后架不住儿女们的坚持,还是生拉硬拽的把李大爷送去了医院,做了头部CT扫描。医生告知李大爷CT结果没有明显异常,但不可大意,叮嘱但凡有头疼、恶心或腿脚无力、精神变差等症状需要再次就医。听医生说到这里,李大爷的儿女们也长松一口气,觉得算是平安无事了。




回去后的李大爷照常生活,一切看起来都与平常无异。但时间来到了2个月后的某日,李大爷一大早起床后,正打算双脚下地穿鞋,脚一撑地面突然感觉使不上太大劲了,废了老半天功夫才算下了床穿上了鞋子,这再一走路,李大爷感觉不对劲了,平时的健步如飞淡然无存,只觉的这走路是颤颤巍巍,尤其是这个右腿发软的紧。此时李大爷想起了2个月前看医生时医生的叮嘱,随即再次来到了医院并再次接受了头颅CT检查,结果一出来医生就告知李大爷及他的家属,目前左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了约70ml,医生建议尽快手术,这下可把李大爷一家人吓坏了,脑袋里出这么多血,要是开颅手术的话那得多大的损伤啊,老爷子受得了吗?


图为李大爷的CT检查结果


本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李宇主治医师给大家谈谈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防治知识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颅脑损伤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出血发生在硬脑膜和脑蛛网膜之间,也就是硬膜下腔,特点是患者多经历过轻微的颅脑损伤,损伤早期出血量少,常不立即发生临床症状,因而受伤后早期检查结果往往难以发现异常。经过3周以上的时间,由于血液的不断增加,才出现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走路不稳等症状最为常见。其次是,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癫痫等症状。

 

如何早期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呢?

首先,对于老年人,当然也包括一部分中年人(年龄大于45岁人群),如果出现了头部轻微的外伤,需要多留心。切莫以为受伤后做了检查没事就当真进了保险箱。受伤后3周甚至到半年的时间段内,如果出现头疼、走路不稳、腿脚乏力甚至是精神不振都需要考虑复查头部CT或MRI。切莫讳疾忌医,粗心大意,身体已经出现症状了还要咬牙坚持,从而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如何治疗呢?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又分为钻孔引流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如果没有症状,血肿量小,可以考虑观察,不急于手术。不过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手术解决。如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CT、磁共振上显示单侧或双侧的血肿超过10毫米,或者单侧血肿引起脑中线移位超过10毫米等情况。钻孔引流手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首选方法。一般只需局部麻醉,头皮切开2~3cm,头顶颅骨钻一个小孔,将血肿包膜切开,用生理盐水将包膜内的酱油样的血肿反复冲洗至水清并放置引流管引流即可。


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慢性硬膜下血肿在血肿引流减压后一般预后良好,很多患者手术后当天或第二天神志就较术前好很多,不能说话的也能说话了,手术后瘫痪症状也慢慢改善了。因此,即使病人老年病笃,亦需尽力救治,甚至进行床旁锥颅引流,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少数患者会复发,发生1~2次复发的病例可考虑做开颅手术,切除整个血肿腔。

最后提醒大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人,尤以老年男性多见。多数头部外伤轻微,如打一巴掌、头碰到门框等硬物、或是摔跤时头部着地等;还有些病人无明显外伤史,起病缓慢,临床早期症状轻微,故多不予重视。然而在受伤后一个月左右会出现一系列症状,这时要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因此,提醒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们,老人如出现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近期有轻微头外伤,应尽快前往相关专科医院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救治时机。


作者:李宇,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